廉政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故事

做人干事,先从正自家家风做起

时间:2018-02-27 08:36:34来源: 作者:点击:

    正月初到舅舅家拜年,谈到尽孝道,舅父回忆起一桩陈年往事,听后仔细揣摩,觉得耐人寻味,颇有感慨。

    上世纪80年代,邻县一位老人去世,我舅舅去那户人家帮忙料理丧事。这位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位在县里当局长,一位在乡镇任党委书记,情况稍微差一点也在村里任村支书,在当地算得上名门望族。但是,三个儿子在当地的口碑都不太好,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德行:不孝顺老人。他们各家都有红砖房,唯独母亲住的是烂茅屋,睡的是烂铺盖。老娘去世后,三个儿子为老人办了一场当地最为风光的葬礼,有人清点了一下,共有99个绛帐,破了当地从未有过的纪录。然而,出殡的那天,娘家兄弟们出了一道难题,非得要求凑满100个绛帐才允许出殡。按照风俗,绛帐是亲朋戚友家送的祭礼,舅父们提的要求显然有点过分。三个外甥崽知道这是舅父们有意发难,纷纷跪倒在舅父跟前求情。但是,舅父们不为所动,坚持己见。三个外甥拗不过,只得答应自家再加一个,凑满100个绛帐。但是,在选材上,舅父们却不同意用新的布料去做,坚决要求用已故姐姐床上那张破烂不堪的蚊帐与毯子来做绛帐。娘家为大,不得已,三个外甥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拿出他们母亲那件不堪入目的破蚊帐与毯子挂在棺材上,一路上,地方众多乡亲皆来围观,三兄弟由此颜面丢尽,受到乡间众人谴责。许多年过去了,此事仍是当地不孝顺父母的反面典型。据说,他们兄弟后来仕途一蹶不振,老人的儿子由此也由当地百姓羡慕的能人变为人们告诫子孙的反面教材。

    这看似一桩普通的民俗之争,实则是一起因子女不孝而引发的道德风波。从中,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家族的家风。

    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家风,他曾经说过:“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习总书记关心普通家庭的美德传承,更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他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痛心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现实证明,好名声靠作秀是做不出来的,也不是靠钱物可以换来的。日久见人心,社会上,谁的德行好,谁的品格高尚,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可见,欲做清白人,要当清白官,先得从正自家家风做起。(湘乡市计划生育协会 刘淦)

------分隔线----------------------------
 
版权所有:中共湘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湘乡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建议分辩率为1024×768